去年12月,中国大陆最大、最先进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688981.SZ)因梁孟松辞职的事闹得业界人尽皆知。然而,时隔大半年后,当梁孟松还在任之际,中芯国际却传出了另一大将的辞职。7月5日,中芯国际发布公告披露,在公司工作20年的核心技术人员、技术研发副总裁吴金刚博士辞职,离职后,吴金刚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一个星期前(6月26日)的临时股东大会上,公司《2021年科创板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获得决议通过,吴金刚将获得16万股限制性股票。以7月5日最新收盘价58.37元计算,吴金刚原本将获得的16万股限制性股票市值超过930万元

是什么原因让一位工作了20年的核心技术人员,宁愿放弃近千万市值的股票不要,也要选择辞职?

”公告写的是个人原因,以公告为准。“7月5日下午,数据君就上述问题致电中芯国际证券事务代表李蓁得到的回复,当得知数据君这里是媒体时,她补充说明表示,我们之间的沟通是不作为任何采访和报道的依据。

中芯国际在公告中表示,吴金刚已完成与研发团队的工作交接,他的离职未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截止7月5日收盘,中芯国际收58.37元,涨0.41%。从中可以看出的是,吴金刚的辞职对中芯国际的股价并没造成任何影响。

有投资者认为,只要那梁孟松不离职,中芯国际的股票就很稳。

两位大将

若说中芯国际的两位关键人物,莫过于梁孟松和蒋尚义,据传二人供职于台积电时便存在一些恩怨。于是便有了去年蒋尚义的回归中芯国际后,直接引发了中芯国际现任联席CEO梁孟松的辞职。

不过从目前披露的股权激励计划等来看,通过多重努力,中芯国际算是留住了梁孟松与蒋尚义两位大将。

资料显示,梁孟松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博士,毕业后曾在美国处理器大厂AMD工作几年,在40岁那年(1992年)返国加入台积电。

梁孟松的恩师与博士指导教授,正是曾任台积电首席技术官的伯克利电机系教授胡正明,举世知名的FinFET发明人。梁孟松在半导体行业里的从事经验高达35年,先后在AMD、台积电、三星从事芯片制造工艺的研发,个人发表论文350多篇,拥有半导体技术专利400多件。毫不夸张地讲,梁孟松是“半导体行业元老”、“行业传奇”、“国宝级人物”,被业界冠以无数的名号,又带领中芯国际从28nm到5nm五代的跨越。

蒋尚义现年74岁,1968年于国立台湾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学士学位,1970年于普林斯顿大学获电子工程学硕士学位,1974年于斯坦福大学获电子工程学博士学位。毕业后,他曾在德州仪器和惠普公司工作。1997年,蒋尚义返回台湾,任台积电研发副总裁。2016年12月,蒋尚义首次加入中芯国际,担任独立非执行董事一职。2019年6月,中芯国际公告称,蒋尚义因个人原因和其他工作承诺,将不再连任。2020年12月15日,蒋尚义重回中芯国际。

中芯国际,缺芯潮”下的大赢家

去年7月16日,中芯国际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在中芯国际上市的带动之下,中国半导体产业链上下游将实现加速成长。

今年3月,中芯国际牵手ASML签下78亿订单,拿下多台DUV光刻机,让该公司成为最近“缺芯潮”下的大赢家。

今年4月1日,中芯国际披露在科创板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年报显示,该公司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74.71亿元,同比增长2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3.32亿元,同比增长141.5%。集成电路晶圆制造代工业务依然是集团营收大头。

数据君通过中芯国际的晶圆收入分析发现,智能手机类应用收入占晶圆收入的44.4%,收入同比增长21.7%;消费电子类应用占18.2%,收入同比增长6.5%;智能家居和其他应用类占到剩下的37.4%。

“消费电子也包括智能手表和TWS耳机。”李蓁告诉数据君,这两者在消费电子类里的占比并没有进行细分。

5月13日晚,中芯国际发布2021年一季度财报,营收72.9亿元,同比增长13.9%,归属净利润10.32亿元,环比下降17.56%,同比增长136.4%。毛利率26.97%,上季度为21.46%。营收和毛利率均高于指引。同时还预测,预计二季度收入环比成长17%-19%,上半年营收为158亿元。

在缺芯的大背景下,多家晶圆厂商产能和销售都有所提振,同时也加紧了扩产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