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智能汽车的定义更加清晰和标准化时,竞合成为常态,产业共赢成为大势所趋。
9月26日,《中国汽车技术基础软件白皮书2.0》正式发布。根据新的定义,目前“智能汽车”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即智能交互、智能驾驶以及智能服务。
最新统计显示,8月智能网联新车的销量为193825辆,同比增长57.56%;1~8月智能网联新车销量为1379841辆,今年累计渗透率也上涨至9.98%。
在目前的生态参与者中,汽车厂商作为最终整合方,需要把软硬件、功能及生态服务商等各方角色集中起来,对于整车制造的全生态交付,与算法、芯片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供应链产业合作模式,加速合作发展,实现共赢。
有汽车行业某上市公司高管对观察君表示,“缺芯”足以说明现在汽车产业中资源掌控的能力最为重要。“各供应关系已经从链式向网面转变,今日横纵向的合作力度会更大。”
驾驶、交互、服务三大智能标签
关于智能汽车的定义,之前业界各有说法,有人说是有ADAS就是智能汽车,有人说能完全自动驾驶就是智能汽车,有人说是手机+汽车的智能终端……
根据2020年2月发布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智能汽车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等装置,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具有自动驾驶功能,逐步成为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汽车,智能汽车通常又称为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等。
一年多后,智能汽车有了新的定义。
《中国汽车技术基础软件白皮书2.0》对智能汽车的定义为:智能汽车由单车智能与车联网组成,是指通过搭载先进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装置,融合信息通信、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车内网、车外网、车际网的智能信息交换、共享,具备信息共享复杂环境感知智能化决策自动化协同控制功能,与智能公路与辅助设施共同组成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的新一代智能出行系统。
最新统计显示,8月智能网联新车的销量为193825辆,同比增长57.56%;1~8月智能网联新车销量为1379841辆,今年累计渗透率也上涨至9.98%。
智能汽车相较于传统汽车,其核心区别在于具有较为先进的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智能座舱系统和车联网系统,最显著的特征是智能化、网联化与共享化。智能汽车通过其搭载的软硬件逐步由单纯的交通运输工具向智能移动空间转移,从而最终实现“以人为中心”的智能移动空间。
目前“智能汽车”主要由三大要素组成即智能交互、智能驾驶以及智能服务。
智能驾驶:车辆控制及驾驶功能,包括辅助驾驶、智能安全、车辆智能控制、智能地图。
智能交互:需求输入或主动识别,包括语音交互、手势/面部识别及生物特征监测。
智能服务:与人、生活相关的服务,包括后市场服务、出行服务、社交及生活服务。
供应链共赢是大势
智能汽车的智能驾驶、智能交互及智能服务的实现,在具备智能摄像头、激光雷达及人工智能芯片等先进硬件的基础上,还需具备统筹系统、先进算法以及运行稳定的软件系统。
在软件系统的不断更新迭代下,使其更加懂得用户需求、更加智能以及更加安全。
当“智能汽车”搭载的智能硬件逐渐标准化后,“智能汽车”的核心竞争力则变为其内部搭载的“大脑”(软件系统+芯片)。因此,在快速发展的“智能汽车”行业,软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对智能汽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自动驾驶、智能交互以及智能服务方面。
软件定义汽车,智能化时代加速电子电气架构的革命,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主要通过车身控制域、智能驾驶域和智能座舱域三大域控制器和以太网提供未来汽车所需的计算能力和通信能力。
芯片是电子电气架构变革的基石,而软件是使能未来汽车“四化”的技术核心之一。
车载软件将不再仅用于控制机电设备,而将用于实现先进创新功能,包括自动驾驶、网联功能和未来出行方式等。如今,国内支持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和域控制器的相关技术已经具备,例如车规级微处理器芯片、车载以太网等。
领先汽车厂商已经在下一代车型中布局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和域控制器,以实现汽车“四化”和使能软件创新。同时,域控制器作为整车层级软件功能集成平台,主要面向整车层级软件的集中化和支持智能网联软件创新。
在实现集中化的同时控制电子电气系统成本,域融合架构方案、基于区域控制器和中央计算机的方案是可行方案。
为了配合域融合/中央计算的趋势,高性能大算力芯片的需求呈增长的态势,数个高算力芯片正在取代过往车内几十甚至上百个算力的电子控制单元。
此外,芯片算力的增加,更易实现快速幵发,对主机厂、对用户而言意义重大。
上百种感知算法为主机厂打造个性化上层应用,完成差异化战略部署;算力支撑提供整车生命周期的软件迭代空间的同时,更能满足千人千面的感知功能需求。
随着汽车产业的服务生态逐渐复杂,是一个多方共建的生态体系,参与者包括整车厂、算法与芯片企业、软件供应商、互联网公司、ICT企业及一级供应商企业和政府。
在生态参与者中,汽车厂商作为最终整合方,需要把软硬件、功能及生态服务商等各方角色集中起来,对于整车制造的全生态交付,与算法、芯片企业需要不断探索新的供应链产业合作模式。